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获批 “海洋经济隆起带”建设或将提速

发布时间:2021-12-27

江苏广大沿海地区,特别是苏中、苏北等地沿海城市正迎来新一轮的*策利好。

12月11日,《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沿海规划》)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沿海规划》指出,要着力推动江苏沿海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不断提高区域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带动力,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拓展新空间、展现新作为。

11天后的12月22日,“江苏新出海口”通州湾吕四起步码头正式启用,这也是通州湾首个实质性开工建设的码头项目。由此,在万里长江入海口,以“跻身国际航运中心前三”的上海为龙头,以宁波舟山港和南通通州湾为“南北两翼”,“东方大港”即将成为现实。

据了解,为解决苏南、苏北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江苏省计划在南通、盐城和连云港沿海三市“培育形成全国最具成长性的海洋经济隆起带”,到2025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1万亿元左右,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8%。

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原副院长何建华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长三角一体化深化推进落地实施过程中,一个共识正在形成:江苏沿海是撬动苏中、苏北整体发展水平提升的战略支点,是支撑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战略要地,是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枢纽所在。

打造组合港集群

在2000多名建设者、历经500多个日夜奋战后,通州湾新出海口开发建设迎来了高光时刻。

12月22日,在通州湾吕四起步港区10#、11#泊位,两艘首发货船稳稳靠泊在岸边,迅速同步展开件杂货首件作业,宣告吕四起步港区通用码头正式启用。

据了解,吕四作业区是通州湾新出海口的起步港区,码头工程于2020年6月29日开工建设。此次启用的通用泊位总投资约16.05亿元,设计年通过能力散杂货710万吨,主要货种包括风机叶片、机械设备、钢材、建筑材料及其他件杂货。

记者了解到,到2022年,通州湾港区起步工程基本建成,依托港口起步的临港产业项目基本落地,实现通州湾港区开港运营;到2025年,建成长江下游重要的航运枢纽,成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的新出海口;到2035年,集装箱吞吐能力超1500万标箱。

在何建华看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江苏沿海发展等战略在此叠加,能够最大化发挥集聚效应。随着通州湾新出海口的建设,长三角地区将形成以上海为龙头,南有宁波舟山港、北有南通通州湾的组合港集群,是对外开放、向海图强发展的战略举措。

而在不久前印发的《江苏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海洋规划》)中,通州湾被定义为江苏“南出海口”,而“北出海口”则位于江苏省最北部的连云港市。

根据《海洋规划》,江苏“北出海口”将以连云港港为龙头,陆桥国家级通道为核心,推进连云港港30万吨级航道二期工程徐圩航道、徐圩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逐步成为服务国内大循环以及东亚、东南亚国际循环的重要通道,进一步巩固和拓展连云港国际枢纽海港功能和地位。

沿海地区事关全局

何建华告诉记者,江苏沿海地区包括南通、盐城、连云港三个设区市,总人口2115.57万人,土地面积3.55万平方公里,滩涂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江苏沿海这三座城市各具特色,加上纳入沿海地区整体开发布局的淮安、泰州和宿迁,是苏中、苏北的精华集聚之地。

另据《海洋规划》显示,2020年,江苏省海洋生产总值达到7828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6%,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旅游业和海洋渔业四大海洋主导产业增加值占全省主要海洋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38.1%、24.3%、14.3%和11.3%。此外,“十三五”期间,江苏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3个百分点。

不过,沿海地区却一直是江苏经济发展相对薄弱的地区。一名产业人士直言,江苏尽管有近1000公里的海岸线,但沿海经济落后于北部的山东、南部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份,也没有青岛、宁波和厦门等亮丽的沿海城市名片。

正如《海洋规划》所述,江苏海洋经济发展总体规模偏低、增速相对较慢;海洋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海洋传统产业比重过高、新兴产业规模偏小;科教大省优势发挥不足,海洋领域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缺乏海洋科研“国家队”,海洋船舶、海工装备核心关键技术自给率偏低。

“这与江苏沿海地区的地质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滩涂、湿地区域众多,海滨沙滩旅游基础不足、深水港海运基础薄弱等因素都在制约江苏沿海经济的发展。”上述产业人士说。

江苏省也早已认识到沿海地区发展的重要性问题。去年7月份,江苏省曾提出,要抓紧制定江海河湖统筹发展规划,沿海作为其中一个子系统,要放到全省江海河湖整体布局中来谋划;而今年4月份,江苏召开全省沿海发展座谈会,更是明确指出“沿海地区是全省发展的重要轴线,事关全局和整体”。

“江苏沿海地区发展潜力和优势正日益凸显,推动江苏沿海地区高质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渐成,将使这片蓄势待发区域成为江苏‘两争一前列’潜力巨大的新发展轴、强动力源和高增长极。”何建华表示。

助推海洋经济崛起

“全方位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江苏热点在苏南,重点在跨江,难点在苏北。”何建华表示,对标苏南地区发展,江苏提出要认识到苏南、苏中和苏北是一个地理概念,不能成为一种固化意识,地级市是一个行*等级,不能成为发展的能级限制,要进一步摆脱“地级市思维”和传统的“苏北意识”,苏中、苏北崛起是江苏未来发展的巨大动能潜力。

数据显示,南通、盐城和连云港三市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66.8亿元,剔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4.0%,比全省平均增速高出0.3个百分点,总量占全省的18.8%。

与此同时,江苏省贯穿沿海三市,特别规划了一条“海洋经济隆起带”。《海洋规划》显示,“海洋经济隆起带”将围绕连云港徐圩新区、盐城滨海港工业园区、南通大通州湾等重点产业基地,构建以港兴产、以产兴城、产城融合的港产城融合发展格局,打造人海和谐的蓝色经济带,强力助推江苏海洋经济崛起。

何建华表示,南通、盐城和连云港具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工业门类相对齐全,汽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已成为主导产业;建筑业、旅游业、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以海工装备、康养旅游等为代表的海洋产业比较优势明显;土地储备较为充足,农业产业规模较大。

“江苏敢于向自我挑战、增加内生动能,向沿海经济发起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角,也是基于自身较厚的工业经济基础以及人文理念。”前述产业人士也表示,在苏锡常沿江经济带的经验基础上打造通盐连(南通、盐城和连云港)沿海经济带,也是江苏省内南北人文理念的深度融合,消除苏南、苏北经济文化隔阂差异的重要举措。

何建华则建议,通盐连三市应当形成一种良性的竞合关系,强化沿海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思维,推动公路、铁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协同建设,进行产业与科技创新合作,构建科学、高效的协同发展机制,实现社会发展领域、生态与环境保护等全方位协同发展,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贸易自由畅通、投资交融互利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使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多样性相融共生。

(来源:新浪财经)


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链接777视频在线观看视频